许多文科生都在抱怨,总分不高,全是文综拖的后腿。老师一轮一轮的复习下来,文综最不给力。不论是在“题海”中“啃书本”,还是于“知识点”中“闭门造车”,不管是“单兵作战”抑或“交叉突破”,文综的成绩始终是生活在阳光阴影中的向日葵,在最绚烂的包围下死去,怀抱着心花怒放却开到荼蘼。仿佛你在河的对岸观望文综坠落的轨迹,平静又伤感。然而,隔阂着你和它的并非天赋,而是那方法上的一小步触类旁通。
一、政治
相信问任何一个理科生不选文科的原因,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不喜欢背书,政治太难背了!”但在我看来,政治并不是靠背来打天下的。
当然,我并不否认政治的知识点繁多,要想准确记忆和理解每一个细碎的知识点绝非易事,理科生把她比作一片海,美丽得让人无法明白。对于门外汉,政治就像一张纵横阡陌的棋盘中的一方棋子,想要攻城略地,必先披荆斩棘。然后内行的人纵观全局,只需稍稍琢磨,移动几颗棋子,使整盘棋活起来,一张无声的大网就会瞬间封锁敌人的退路,胜负早已揭晓。
高中政治主要分为经济、文化、政治三个方面,如果大家只重视对单个知识点的记忆,用一种方法来面对“全世界”,而忽视对教材知识体系的完整构建,便会陷进峰回路转的连环卡中,柳暗花明无日可待。英国着名哲学家培根说:“没有正确的方法,就如在黑夜中行走。”学好政治要求大家把教材里的知识点像物理电路一样串联起来。横向上,把一类的知识点串连起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知识板块,作为知识网络中的一个单元进行记忆;纵向上,把一类问法的所有可能答题方向并联起来,成为相关问题的集成电路。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记忆的缺失和知识的遗忘,以便在高考有限的时间里迅速准确地提取知识,解答试题。
例如:在高一《经济生活》模块中,“国家的宏观调控”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我们都要把握。串联的逻辑框架中,宏观调控的含义、手段、重要性、与市场的关系、作用、意义等都要形成一个知识板块,对与其相关的重要要素进行记忆;而面对2009年全球次贷危机的热点话题,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更是解题的重中之重,与凯恩斯的经济主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政府的职能等等结合在一起,就成了每道跟金融危机“沾亲带故”的经济角度的必要答题观。
高考政治高度重视对时政的理解,被老师们供奉为“备考宝典”的考纲上也再三强调时政热点的重要性。因此,掌握必要的时政语言,牢记当前的时政新闻变成了许多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必修课。然而,对时政内容的把握,真的只是要从单纯的记忆背诵过渡到理解其基本涵义,把握其精神实质和核心思想上来就可以解决考题中的热点分析么?相信大家都有这种经历,即使考生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渠道掌握时政信息,关注社会生活,但结果仅仅是应对了几次模拟考试。
大家要知道,最后的市、区模考试卷,考试院都是会收上去留档的,试问,一个每个学校都练习过、测试过、反复强调过的时政热点,高考还会重复出现么?或者说还会以相同角度出现么?高考题目中即使是针对当年的国内外大事、党和国家现行的重大政治经济政策的内容,每次考查的方向与你准备的往往也大相径庭,有可能热点的本身被用作是材料内容,问题却笔锋一转,巧妙地换了一个角度去问你对其他事物的一些理解。这就要求考生做热点问题的“旁观者”,不要被时政热点搞得头晕目眩,要审时度势地看待热点类的考题,运用学科知识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在平常做题中想一想一道时政热点题除了问题提出的方向,还有哪些角度是可以去剖析的,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自己对题目的敏感度,而且避免了“题海战术”,做到了用一道题目多做自我思考,复习了自己的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真正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地理
许多同学尤其是学习较优异的考生们,都一门心思地钻进“计算题中”苦作舟,你可知这学海无涯你要在经纬线上遨游多久才能返航。这样的做法明显偏离了地理考试大纲的总体方向。在各个省(区市)的高考文综卷中,地球运动计算题的比例不会超过任何一道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的简答论述题。因此,要想把地理分数稳扎稳打、逐步夯实提高,解决好其他知识才是王道。毕竟除了地球运动,学好地理还需要理性化的集合思考模式,即考场上个人在知识库中的头脑风暴。
我们都知道,地理考试的主观题主要是简答和论述两种题型。在阅卷时是按点给分,只要知识点你写到了,就会有相应的分数。鉴于这种判卷方法,我们只需要将每个知识点下的一些影响因素、区位条件等集合打包,分类整理。即使考场上遇到的题目中提到的地方你不熟悉、地图不认识也没关系,只要按照之前所记的归类。把集合调出来,按照里面的因素逐条去排除,相信再难的题目也会迎刃而解。
在这里,我有必要向大家区分一下关于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区位条件等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区位因素是指某一区域某种人类活动发展所要求的所有因素,若题目要求分析某种人类活动主要区位因素,答题时最好完整地罗列出影响其发展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如果题目中让大家指出影响某种人类活动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你就要在主要区位因素中寻找对结果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因素。这二者是内含的关系,前者包括后者。通常情况下,某种人类活动需要满足许多条件才能进行,如果题目中介绍的地区要从事某种工、农业活动,一切良好的区位条件都具备,而该项人类活动却不能开展,那么该地区必然缺乏某种特定的区位条件,我们把它称之为限制性因素区位条件。在复习的过程中,这几项大家会经常混淆,如果不谨慎加以区分,就会指鹿为马,答非所问了。
例如我们在讲到影响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时,其只要区位因素有光照、热量、水分、地质、土壤等。而在这几项中,对农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土壤,虽然黄淮海地区每年春季多干旱、夏季多洪涝灾害,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较大,但近几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制约着黄淮海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从这个角度切入,我们不难发现,一些气象等自然灾害就是该地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三、历史
在文综里,历史没有政治知识点的独立细碎,也不似地理要素那么纷繁复杂,历史事件都是一系列串在时间轴上的明信片,随着记忆的丝线跳动。
因此,不少同学都选择自己编纂一本自己风格的“编年史”,按照年份的顺序,把逐年发生的大事记录下来,并在一旁加上自己的备注,方便闲暇的时候拿出来浏览。但是,一味地搞这种大事记的复习方式容易使大家的思维方式日益僵化,在答题时机械地照搬书本上历史事件的内容,忽略题目给的材料信息,结果分数往往让人大失所望。
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个记历史事件的好方法——材料解析法,从历史的材料题中挖掘历史事件。不管是模拟试卷还是高考真题,里面都会有材料解析题。从这道题中,你可以看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经典“桥段”,了解到那些历史事件背后的小故事以及一些制度、改革施行后的真实民声等。材料中提到的这些小背景相对于书本上的知识来得更加幽默风趣,让你对历史事件的印象更加深刻。所以,在做题的时候,大家不妨细心一点,多留心一下材料中的故事时间并对应到相关历史事件上。久而久之,你会发现,在做选择题的时候,你总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不经意间分数就很神奇地提高了。
有些同学总是在抱怨,每次文综考试中,明明试卷上写了给分的知识点,但是阅卷老师没有看到,本应到手的“奶酪”就这么又溜走了。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文字书写不规范、卷面凌乱不整洁或核心词语表述不当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文综考试的得分。因此,大家在考场答题时应该规范解题,最好分点来答主观题。如果答题纸够用的话,除政治外尽量一点一行,分点换行。答案安排要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最后书写要认真整洁,段落分明,把答题要点前置,为自己的试卷赢得一个好印象。
评论已关闭!